沈帥青:圖書館戰爭 從網絡搶回讀者
發布時間: 2016/04/25 08:00
最後更新: 2016/04/25 12:18
在網絡年代,實體書店倒呀倒,圖書館也身陷「戰爭」,英國公立圖書館買少見少,本港圖書館使用率亦愈來愈低。要自保就要搶讀者,如何做?針對港人特點,搶人從「小」做起。
世界閱讀日剛在前日過去,但全球閱讀氣氛未見轉好,免費圖書館也有生存問題。英國早前才有報道,因當地政府慳錢、受互聯網衝擊,當地公立圖書館過去6年,就有343間倒閉、232間外判,共佔總數約13%,且還有111間將在今年內執笠,被形容為當地圖書館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。
回看本港,政府不缺錢,未見要關閉圖書館以省資源,近年反倒有幾間新圖書館開張,但若是論存在意義,一樣有危機。雖然人口多了、圖書館多了,借書量卻在過去10年減少11%;在2004年,38%人在過去一年沒去過圖書館,到了2009年,比例已升至48%。
網絡、電子書的發達,令大家對圖書館的依賴大大減少。現今看書,毋須出門,用Kindle更方便;找資料、找剪報,也可在家中按按鍵盤,隨時Google就有;且連找論文,Google Books也把大量論文放上網,任人查閱。
圖書館的功能變「弱」,陷入淘汰危機,可是若實體的圖書館一間間減少,則無疑不利城市推廣閱讀,圖書館又可如何自救,與網絡搶讀者?
外地的圖書館,近年就不斷提高方便程度應對。例如在台灣,當地既出現新的24小時大型圖書館,又把部分圖書館設於車站內,且還增加便利店還書服務等,就是希望提高大家借書的欲望。
本港圖書館要搶人,外地做法既可參考,但更要做的,是針對港人的特點尋找「市場」?其中一個正是兒童、親子市場。只要看看本港父母,十之八九也非常着緊子女教育,平時就找來大量兒童圖書、繪本、英文故事書等,但另一方面,童書往往價格高昂,且孩子只會看一兩次,父母也不捨得多買,圖書館不正好針對此點,填補空位?
再者,港人居住面積狹小,父母也愛與子女多外出,若去圖書館,就是不俗的親子活動。那麼,本港圖書館更應從「小」做起,落力吸引這班小朋友,除了拓展親子閣,更應多辦有關親子閱讀的活動,才可有效吸客,這不但可以是朗讀活動,更可以是教家長說故事的技巧、找來名人向小朋友講故仔,甚至加設特色兒童書籍的主題展覽等等,以求開發親子市場。
吸引一家大小齊齊走進圖書館,這不但是推廣閱讀,對小朋友來說,能夠與家人多了相處時光、在圖書館一起看書說故事,不也是一種溫馨的童年回憶?事實上,台灣近年亦務求把圖書館變親子聚集地,部分地方如新北市、台中,索性開設親子分館,每月有兒童主題書展,部分圖書館更設玩具區,又可借書又可借玩具,利誘父母帶子女進場。
另一個市場,更是中學生市場。外國學生在家溫書不難,但本港學生則不少人因家裏擠迫、未必有獨立空間。圖書館要吸「客」,學生更是其中一環,例如是否可以加大相關服務,如多設自修室,更甚是愈貼心愈好,學生溫書時,除了教科書,更希望有參考書、歷年試題等,方便學習,惟這些往往要找要買,買也買不齊,圖書館的自修室又能否加強類似服務?
圖書館要跟網絡搶讀者不容易,就更要有針對性的策略,培養兒童、學生自小去圖書館,更有利他們日後也重複使用的習慣。
即使在網絡時代,公共圖書館也總有價值,而事實上,圖書館每年不菲的營運開支,均由公共財政承擔,即市民人人有付出。既然借書免費、每區起碼有一間,且還有預約圖書等便民服務,港人不多加使用,其實也是蝕底了!
撰文 : 沈帥青